校园邮箱 登录 注册 退出

校园新闻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校园新闻
学者研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就业形态
2021年06月05日 15:48:52 作者:admin 点击: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高莹 通讯员 马晔风)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举办“数字经济前沿论坛”本年度第三场学术研讨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由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滴滴发展研究院等机构的1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海舰在致辞中表示,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支撑的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催生各种新就业形态,创造出相较于传统就业而言更加自主自由、更加弹性灵活的工作机会,从而实现个体价值最大化。新就业形态实现了三种转变,即从在职员工向在线个体的转变、从一人一职到一人多职的转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就平台企业而言,则实现了从重资产经营向轻资产经营的转变。

  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庞基敏在致辞中表示,以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具有兼职性、灵活性、公平性等特点,发挥着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调研显示,滴滴平台司机中超8成需要养育未成年子女,超9成需要赡养老人,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网约车是他们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在会上汇报了数字经济前沿团队的最新成果《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发展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滴滴平台大数据、问卷调查数据和宏观数据,以网约车行业为代表,通过设计“网约车新就业综合指数”对新就业形态的发展状况进行刻画和追踪,并深入分析新就业形态对传统就业结构和模式带来的影响,以及新就业形态为应对疫情冲击发挥的作用。“网约车新就业综合指数”从规模质量和结构效益两个维度,分别刻画了网约车行业在就业及经济层面的贡献率、就业灵活度、收入水平、数字服务保障水平和在优化就业结构以及推进重点人群就业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报告》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到以下主要发现:一是“网约车新就业综合指数”排名靠前的地区相连形成明显的“V型”高地,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及北京是东部新就业的引领性区域,成都、长沙、西宁、拉萨则是中西部“网约车新就业综合指数”排名较高的代表性城市;二是新就业规模质量指数和结构效益指数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新就业规模质量指数排名靠前的多为东部省份、旅游城市以及高线级城市,新就业结构效益指数则是中西部省份、资源型城市和低线级城市表现更优;三是新就业形态能够迅速满足劳动者短期就业需求,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就业“稳定器”作用,其中缓解年轻群体短期就业困难的作用尤为突出。

  滴滴发展研究院发展研究部主任李萌在题为“数字经济平台与网约车司机新就业”的演讲中,介绍了网约车司机的整体画像、新就业的社会价值、滴滴在司机权益保障方面的市场化探索以及数字经济和新就业发展的四大趋势。李萌博士表示,未来数字经济将呈现出“从自由生长到有章可循,从发展为先到科技向善,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从单一业态到多元生态”的演变趋势,与之相对应,平台新就业也将逐步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构成。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赵忠肯定了《报告》发布的重要意义。他将新就业的来源总结为需求下沉、服务的细化和个性化、家庭劳动市场化三部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分享了自己对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判断和思考,并建议《报告》中可以引入更多的案例来丰富研究维度,从而说明新就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国家信息中心信产部处长、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指出了《报告》定量化、概念厘清、就业结构分析三个方面的亮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部主任孙克从新就业的特征、新增就业和替代就业、就业结构、效率与公平问题、社会福利、量化指标和政策建议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在就业领域的研究和见解,他指出新就业的“温度”特别重要,数据之外,我们也要重视就业环境和舒适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高文书对《报告》的贡献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就业形态是一个必然趋势,其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成刚提出《报告》最大的贡献在于构建了一个新就业“指数”,更加清晰地呈现了平台就业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万相昱表示,当前我们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经济计量建模与预测研究”的相关课题,新就业的宏观效应是重要的着力点,后续希望能够与相关企业开展更多合作,利用大数据进行政策效应模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研究员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对与会专家和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团队既有的工作和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在现有研究结果基础上,以灵活就业或平台经济与整体宏观经济的关系、数据要素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为未来研究拓展的方向。